刘冰和高盛是山东淄博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室的电缆巡检工。主要负责地下电缆检修,基本上整个上班时间都在地下阴暗潮湿的电缆隧道里。为了了解地下电缆巡检工的工作历程,记者决定随同高盛一同巡检电缆。
在巡检的路上和高盛师傅聊聊,高盛师傅说“我干地下电缆巡检这一行已经20多年了,刚开始也是难以适应,几天下来饭都吃不下,后来慢慢的就习惯了。”因为隧道常年在温度低、湿度高的环境中运行,地面上积着一层薄薄的湿泥,不小心就会滑一跤。记者一个趔趄接一个趔趄地走着,不时被抓住扶一把,才没有滑倒,但一会儿功夫全身就被汗水湿透了。高盛说,即使是地面滴水成冰的冬天,隧道内的温度也能达到20摄氏度以上,夏天能高达50多摄氏度,湿度常年维持在70%以上,甭说还要在狭窄的隧道里穿行,就算是不动,浑身出汗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。但他们最担心的是忽然滑倒,因为隧道内全是角钢做成的电缆支架,不小心就会划破皮肤。“地下巡线工,没有不被划过的。” 虽然路难走,但他俩每几步就会停下来进行电缆测温、测负荷、接地电流检查等工作。
这时,前面出现了一段非常狭窄的隧道,看样子不到1米高、半米多宽,这让身高1.84米、重近100公斤的高盛走起来异常困难,只能蹲着一步一步往前挪,背上的氧气瓶和头上的安全帽不时地和隧道壁发出碰撞声,他的衣服很快被汗水洇透,额头的汗顺着帽沿开始滴下来,不时地用手电筒回头照记者:“别停,身体处在这种弯曲的姿势,停下来最消耗氧气,越喘越憋得慌。”
记者跟随两位巡检工“猫着腰”行走了约200米发现,四周布满密集的电缆,近30条各种不同型号的电缆如蜘蛛网般排布着,一旦这些电缆接头有破损,无疑对人身伤害是巨大的。但高盛说,他20多年来已经在这些漆黑中趟了近两万公里的路程。
终于到达了中途休息站,是一个抬头能看到一小片圆圆的天空的地方。“这是通风口,歇一会儿吧。”高盛说,年前,他们同事几个研制出一套智能巡检系统来,能通过远程对隧道电缆进行测温、烟感、积水、过载、可燃气体等进行实时检测和视频监控,非常实用,只是因资金不足目前只装备了几千米的隧道。
临近中午,他们终于完成了4个区段近处4000米的巡检。为了节约时间,午饭只能在巡检车上进行。“今天巡检的隧道地势复杂,时间就不好控制,所以我们一早就自己准备了饭,可以节省点时间,如果巡视的路段比较好,我们半天就能完成5000米的任务。”高盛告诉记者,他们长年累月在地下巡线,条件虽然艰苦,但每天晚上看到燃起的万家灯火,心里就感觉甜甜的。
吃过简单的午饭,记者的地下电缆巡检到此结束,他们又一次钻入地下,开始在黑暗中行走……看着他们的背影,心中无数感慨:短短数小时内的过程,记者都无法忍受,可是像高盛师傅这样的巡检工已经做了20多年,我们无法想象他们是如何年复一年的坚持了20年。在此,我们向这些伟大的平凡人致敬!
华星合金电缆-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“低碳、环保、节能”的电力传输材料为使命!从“芯”开始,用心服务。